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从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开枝散叶,又折射着灿烂的华夏文明。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拓展讲座内涵,基础部特别邀请了艺术系教师李曌主讲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五场。讲座于10月29日下午3:20在阶梯教室(二)举行,主题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与欣赏》。基础部负责人赵青松到场观摩。

讲座以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为起点,按照时间脉络依次为学生介绍了战国秦汉的随葬帛画、魏晋南北朝的石窟壁画、隋唐的佛教绘画、宋代细腻典雅的人物画、元代平淡尚意的山水画以及明清重要的绘画流派作品等。讲座在《步辇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一幅幅精美画作的欣赏中融入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们认识到绘画作品不仅仅是展现一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人或物,体现着画家个人的绘画技巧和情感品位,它还深刻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历史、经济状况乃至宗教信仰,携带着大量的人文信息,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集中体现。
李曌老师认为,绘画通过微妙笔触和色彩处理传达给人们的丰富情感是再逼真的照片也无法达到的。绘画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欣赏绘画作品是一种至高的精神享受。她期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多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接受美的熏陶。

至此,基础部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最后,赵青松就整个活动作总结发言。他代表全体学生向一个多月来参与讲座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师和学生会同学们表示敬意。讲话强调指出,本次活动通过谈诗、品文、说词、赏曲、论画等不同角度,为学生们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基础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虽然讲座活动结束了,但同学们对经典的诵读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寻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提高学习质量,拓宽学习领域,深化学习内涵,不媚俗、不流俗,做中华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播者。(钱宁)